当前位置:企业讯报网 >> 教育 >>

聊到顶 不敢静音…如何把“亲群”破解成“压力群”?

发布于:2020-11-15

新华社杭州11月14日电(记者魏昱)有2名儿童和10名家长,他们已经30分钟没有看新闻了。在互联网深度介入教育的今天,“家长”成为“压力群体”的情况日益明显。近日,杭州市教育局表示,将通过建立“负面清单”来进一步梳理“家校关系”,引发广泛讨论。许多家长认为,在家庭和学校充分协商的基础上,为家长建立“小组规则”势在必行。

“跑偏了”的家长群

学拼音,讲故事,改错题,跳绳,仰卧起坐.一段时间以来,本应作为家校沟通辅助平台的家长,无形中成了学生作业的出气筒,家长的压力群体。QQ,微信,美甲,教育App…….很多有两个孩子的父母,手机里有将近10个父母,“顶聊”无法“保持消息不受干扰”。更有甚者,一些本应成为家校沟通桥梁的家长,内容不当。

“上班的时候电话提示一直滴水,半个小时不看群里的未读留言。”小学生家长唐逸说:“我不敢关静音,怕错过老师的重要通知。很难找到通知。每次都是别的家长送的,不是拍马屁,是在炫耀自己的孩子,各种票,还有无数想退役的想法。”

更有甚者,一些激进的父母在群体中会有“节奏”。当情况不明朗,真相无法分辨的时候,他们就会一味的训斥,煽动其他家长的情绪。“班上一个孩子的爸爸经常和老师吵架,说数学老师给培训班打广告。有些家长受不了,出来帮老师说话。他和其他家长吵架,把团体搞得乌烟瘴气。”杭州一名小学生的家长胡女士说。

“有时候通过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传递消息,确实容易产生误解和误会,加速矛盾的发酵。”杭州一所小学学生发展中心的老师王琦坦言。

包括王琦在内的许多受访一线教师坦言,在家长的使用、管理和维护方面,教师和家长的职权仍然不明确。教师的底线原则是“只谈学习相关内容”,但家长之间的一些纠纷很难协调和干预。

枝江教育特约评论员、衢州二中教师胡说,父母虽然小,但也是一个小小的“江湖”,不能放任他们肆意生长,必须制定相应的规定。父母的对错,可以防患于未然。

家长群变为作业群

“我和老公工作忙。大宝和鲍尔学校的大部分作业都有打卡要求。有的要录视频监管,有的要检查上传。作为一个双职工家长,他们一整天都精疲力尽。”一所中学的家长王女士说,如果她加班,就很难按时打卡。

自从新冠肺炎爆发肺炎以来,父母每天的“打卡”任务变得更加艰巨。“有的学校会在8点签到,报体温、动作轨迹等基本信息,忘记自己会被老师分组,很尴尬。但是这个时间一般是送宝宝上学后在上学的路上,感觉每天都是匆匆忙忙的开始……”网友“小俊连”说。

记者发现,绝大多数家长支持并愿意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愿意和孩子一起学习阅读。但如果学校为了达到“减负”的目的,故意减少书面作业,反而安排一些“非书面”作业给家长督促孩子完成,打卡打卡,就有些变味了。

很多接受采访的家长表示,会有老师在群里上传作业的电子版,并要求家长打印、修改、签名自己的照片上传。如果每个科目的所有作业都需要这样的反馈,很难不焦虑。

21世纪教育学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家长向家庭作业小组的转变是由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责任混淆以及家校关系的错位造成的。为了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归属于各自的地方,避免教师将批改作业的负担扔给家长,有必要加快教育评价改革,推进学校治理改革,并“扭转”家庭与学校的错位关系。

家长群“立规”势在必行

针对家长反映的情况,近日,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梳理家校合作中的“负面清单”来保持底线。坚决反对利用家长等手段变相增加课业负担,让家长批改作业,代替学生参加学校活动。

“随着互联网媒体技术的发展,家长参与家校管理的方式越来越丰富和多样化。从“无意识管理”到“管理、管理、良好管理”,要共同努力,弥补规则漏洞,突破制度创新。”杭州宝塔小学校长周华松说。

值得一提的是,网上广为流传的《家长十大守则》得到了大量网友的好评。“不要故意组织华丽的辞藻溜马”“不要在群体中发表攻击性言论”“不要制造麻烦,不要点燃,不要骂人”.

许多家长认为,通过学校委员会和家庭委员会之间的协商,及时为家长制定一项“集体规定”势在必行。对于多次恶意违反团规的,学校应该给予处分权。警惕一些“不正之风”导致家校沟通的变质,打造一种真诚、自然、功利、不做作的家校沟通方式。

同时,要进一步明确教师在家长使用中的权力边界。据悉,浙江建立了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明确要求规范班主任等教师的职责和行为,防止利用家长等媒体谋取私利和私活;坚决遏制“家长作业”和家长辅导作业负担过重的倾向。

“沟通工具越来越方便,但有效沟通却越来越弱,值得所有老师反思和警惕。”杭州育才外国语学校校长潘志平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应该注意触动感情,用心去改变心灵,这样才能避免很多家校互动中的硬碰撞。”

标签: 家长 作业 群里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
本类推荐
TOP 10